返回

戰國改革家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型:
第8章 盜版是要被滅族的

    “老師,你能造陶?”面對這個醜陋的趙興叫做連體灶的東西,再聽趙興說要將他燒成陶器,趙雍簡直對趙興的能力不相信到了絕對自信的地步。

    在古代,各種技藝是各個家族不傳的秘密,那都是一個家族生存發展的看家本領,那不是誰想學就學的,那是會發生戰爭的。

    而古代人,民風淳樸到了令人懷疑古代人都是傻子的地步。他們是絕對不會因為貪婪,在對方沒有允許的情況下,就去偷學別人家的技藝。其實燒陶,實在是再簡單不過,根本不需要偷學,只要有陶土,就完全會。

    趙國的燒陶技藝,已經相當的發達了,山西侯馬,就是現在這個方圓範圍,就是後世出土戰國陶器的集中地方。但趙國的陶器是掌握在趙國下卿田氏手中,是田氏的立家之本,為此不惜和齊國的田氏發動過家族戰爭。其規模達到過各出兵車五百乘,也就是按照現在的軍隊編制,雙方出動正規軍,為了一個智慧財產權,發動了十萬人規模的戰爭,都達到了一個諸侯國的規模了。

    當然,在這個時代,在中原,這個十萬人的戰爭叫做宗族械鬥,放在國外,才叫滅國戰爭。

    其實,這不是榮耀,倒是一種悲哀。

    被問到自己會不會做陶,趙興就一面在沙地上寫了一個陶字,然後指給趙雍看,其實是套趙雍寫一個當代字,讓自己學習。然後解釋:“我未來燒製的陶,其實和其他家的陶有些區別,其實,我把他叫做瓷,或者是半瓷。”然後就在趙雍對應自己,寫的那個趙文陶字邊上,又寫下了一個瓷字。

    這個字是新字,因為這個瓷器在趙興的思維裡,在這個時代還沒有,所以才是一個新字。

    趙雍就歪著腦袋冥思苦想自己會的文字中和他符合的。但最終沒有結果了。

    這個字,就成了趙興在這個時代“創造”的第一個字,也就是一個成熟的新的簡體字。從此,也算是趙興在這個世界裡,留下的第一個印記,讓後來的考古學家,面對一個戰國大墓裡出現的這個完整的現代字的時候,蒙圈的一塌糊塗。簡直認為,他們辛辛苦苦盜掘的是一個假的戰國墓葬,而一件精美的戰國陶瓷,就被某套一錘子砸了。

    本來趙興準備在趙國,發展一下製陶業,然後將這個行業變成自己發家致富的手段之一,變成未來自己在戰國繁衍一族的經濟根基的。

    但在知道趙國已經有下卿造陶之後,趙興決定放棄這個簡單的發家致富的方法。自己光棍一個,是沒有實力和能發動和一個一次家族戰爭,就出動五百乘戰車五萬人的傢伙比拼的。

    這個年代,卿族殺一個國君都跟玩似的,議論立廢更是平常。卿大夫之間的鬥爭也越來越殘酷。家族鬥爭中失敗的結局,都是被徹底的滅門,絕對不會讓再一個趙氏孤兒的事情再次發生的,尤其是趙國,這東西是有前科的。後患無窮是大忌,斬草除根才是規矩。

    而一個大族對付自己,一個惡奴足矣。不要把這個小屁孩子當做靠山,至少,現在他不是自己的靠山。而將來,自己若是沒有足夠的實力,君王為了討好卿族也好,為了勢力平衡也罷,把自己這個老師賣了,也不是不可能。

    天下有名的老師,呂不韋,曹銼等等,哪個還不都是這樣的下場?趙興肯定,凡有培養出傑出帝王的帝師,最終都是要被學生拿出去頂缸,平衡新舊勢力的,沒有一個例外。

    於是,他決定,繞開危險,另闢蹊徑,不燒陶,燒比陶更高階的瓷。雖然不是那麼成熟,但最少是半瓷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其實戰國的陶器已經相當發達了,製作的陶器之精美已經讓人難以企及了。但陶沒有發展到瓷,究其原因就是差臨門一腳了。

    陶和瓷的區別在哪裡,簡單的很,區別就是再進一步,只有溫度。這個對應現代人來說,做一個更保溫,窯口溫度更高的窯,是不是問題的,那正是他一直和他的弟子趙雍說的,不要在乎的細節的細節問題。

    用鋒利的寶劍,砍了最好的松木做了柴火,然後將這些松木塞在這個醜陋的行軍灶裡點燃,然後再在周圍陪上柴火,再用土填埋,留下一個煙口,剩下的就等著陶的出廠了。

    在這個等待的時候,趙興用劍將昨夜那個燒的半生不熟的野獸開膛清洗,去除內臟,然後小心的剁成肉段。他必須將肉煮熟,這到不是為了教導趙雍人和野獸的區別做實驗,而是要在未來的路上,儘量不要停下做飯,爭取時間多趕路。

    就在這個過程,還不忘記教匯出一篇庖丁解牛的典故意義。

    當然,他不知道這篇文章現在有沒有寫出來,但看到趙雍聽的如醉如痴的樣子,最少他沒有聽過自己這麼新鮮的解說。或許,這篇文章根本就不是什麼哲理的論述,只是一個廚師的食譜,而流傳在各個諸侯士大夫的廚房裡呢吧。

    但現在趙興和趙雍是一個帝師,一個未來的帝王,還是那句話,屁股決定腦袋。所以,一切都可以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就比如,一個食譜在兩個人中間,就是治國的道。這很重要,這就比如當年孔子和他的弟子做一個小魚醬,都能被後世聯絡到至理名言:“治大國如烹小鮮。”是一個道理。

    當一個人成為聖人的時候,他的一個屁,都被後世崇拜者認為是有他的道理的是一樣的。

    那個一句頂一萬句,就最好的詮釋了這個道理。

    灶陪好了,不錯,只是一個角沒有燒透,有了點瑕疵,但對於這樣的手藝,趙興很滿意,至於那個瑕疵,他當然對趙雍的說法是:“這是一個馬上就可以讓我們吃上一鍋肉湯的東西,不要在乎那些細節。”

    肉下鍋了,再加上兩個人找來的野菜,還有一點蘑菇,當然都是在趙興確定絕對沒有毒的情況下,被一股腦的丟在了這個灶的自帶鍋裡。

    然後一大一小,就蹲在後世電飯鍋大小的灶旁,充滿渴望的等待肉熟。

    在這個荒郊野外,能吃上一頓翻滾爛熟的肉湯,已經是一種絕對的奢侈,至於佐料,尤其是鹽巴,不要在乎那些細節了,有口純天然的肉粥,你還奢求什麼呢?

    用順帶著燒出的湯匙,其實大小等同於勺子,舀一口肉粥,趙興舒服的直哼哼。在美美的吃了第一口之後,對著已經哈喇子多長的趙雍比劃了一下,“鮮美,吃。”

    趙雍才拿起勺子喝了一口,然後也享受的感嘆:“這是我這輩子吃的最鮮美的肉粥了。”

    這鍋肉粥沒有兩個人說的那麼鮮美,在宮廷裡,餵狗都不會吃的。但這就是朱元璋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效果。在這個環境下,即便是豬狗食,兩個人也會感覺是這個世界上最甘美的食物的。

    剩下的日子,就是在趙興準備長途攀爬的驢友必備的裝備,雖然因陋就簡,但每一件出來,都會讓趙雍驚呼趙興為天人。

    其實就比如一個硬木做的鉤子,其實不精美,但趙雍驚奇的是他的製作過程,因為他打孃胎裡出來,看到的都是精美絕倫的器物成品,根本就沒接觸過製作過程。於是就在趙興不斷的做,講解著每做出一件的名字,然後在趙雍的驚歎中,在地上寫出他們的文字,趙興就學習記憶,結果就這幾日的功夫,趙興已經記住了二百多個趙國的文字了。

    一切都在準備中,但一個意外,又讓趙興兩人的行程拖後了兩天,因為在喝了一頓肉粥的酣睡之後,趙興已經起來開始準備紮緊上路的所需,但趙雍卻依舊酣睡不起。

如果您覺得《戰國改革家》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m.ygxs.org/x/100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