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型:
第351章 經濟泥潭

1945年8月17日,印尼擺脫了荷蘭長達3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而宣告獨立。在此之前,印尼被扶桑佔領了3年半。印尼宣告獨立之後,荷蘭殖民者力圖恢復對印尼的殖民統治,又發動了兩次入x侵印尼的戰爭。在印尼人民的頑強反抗下,荷蘭於1949年12月27日將政權移交給印尼。1950年8月15日成立了統1的印尼共x和x國。因此,印尼的經濟建設實際上是從1950年開始的。

獨立之初的印尼是當時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非常貧窮的國家之1。由於扶桑的佔領和荷蘭的兩次入侵,印尼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年的人均產值遠遠低於戰前1940年的水平。與此同時,印尼的經濟結構還是殖民地型的,荷蘭人還主宰著印尼經濟,其擁有和控制的現代企業佔印尼國內生產總值的25%和全部勞動力的10%。因此,獨立後襬在印尼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工農業生產,建立自己的民族經濟。

1950年~1957年是印尼經濟獲得恢復和發展的時期。這期間印尼官府制定了經濟發展計劃,採取了建立國營經濟、促進原住民企業發展的政策。獨立後,印尼官府最初制定的經濟計劃是“經濟緊急計劃”,其中規定要建立幾個大型的國營工廠,包括橡膠廠、棉紗廠、水泥廠、氫氧化鈉廠和椰粉廠。所需的1.6億盾投資資金由國家工業銀行籌集。這些工廠的所有權最終將移交給印尼原住民企業家或合作社,或是移交給公私合營的合資企業。1955年底印尼官府制定了第1個5年計劃,從1956年至1960年期間實施。該計劃規定要建設92個示範性工業專案和61個發電站,並要修復和擴建鐵路、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

為了把經濟命脈控制在國家手中,印尼官府在這期間先後接管和收購了1些重要的荷資企業。例如:把爪哇銀行收歸國有,並更名為印尼銀行;成立了國營的鷹記航空公司,從荷蘭皇家東印度航空公司手中接管了印尼國內的航線;把爪哇島的鐵路運輸以及燃氣公司、電力公司等公用事業置於印尼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收購了1批荷資工廠和種植園。此外還成立了兩家國營貿易公司經營外貿業務,以打破荷蘭人對進出口的壟斷。

為了促進原住民資本的發展,培養1批原住民企業家,印尼官府在1950年開始推行“堡壘政策”,優先把進口許可證和進口信貸分配給原住民進口商。印尼官府希望透過這1政策使原住民進口商積累足夠的資金,然後再轉而經營其它部門或行業。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印度尼西亞進口貿易有70%左右是由原住民商人經營。在金融和運輸行業,印尼官府幫助建立了50多傢俬營銀行和60多家船運公司。在工業部門,印尼官府採取各種措施來促進小型企業的發展,其中包括為它們提供貸款和機械裝置,幫助它們提高產量。在農村,印尼官府大力推動合作社的發展,為其提供信貸、資訊和培訓,使合作社的數量由1950年的1153個快速增加到1954年的9340個,其中3413個是供銷合作社,其餘是信貸合作社。

在這期間,印尼官府儘管接管和收購了1批重要的荷資企業,但對其餘的荷資企業採取了寬容的態度,允許其繼續經營。因此,仍有25萬多荷蘭人留在印尼,荷資公司仍在進出口貿易、銀行、船執行業居支配地位。由於印尼官府採取了上述較為溫和的經濟政策,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使印尼經濟得到快速的恢復和發展。根據沈萬福從特殊渠道得到的世界銀行統計顯示在1950年至1955年期間,印尼的國民生產總值以每年5.6%速度增長;聯合國提供的資料也顯示年至1957年期間印尼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5.4%,增長的產值中有1半左右是初級產品部門(農業和礦業)實現的;另有4分之1是工業部門創造的;其餘4分之1來自其它部門,其中包括建築業、公用事業、交通運輸業及貿易業。

從各個行業的情況來看,石油業恢復和增長最快,其原油產量在1951年就已恢復到戰前的水平,到1958年則增長了1倍。這主要是由於印尼官府在1949年同3家外國石油公司簽訂合同,允許它們保留大部分外匯收入,調動了其投資和生產的積極性。

印尼國內的工業也在1953年至1957年期間取得了快速增長,其附加值增加了73%。但儘管如此年工業產值僅佔國內淨產值的12此後幾年這1比重還有所下降,這1時期的印尼是亞洲國家中除錫蘭和簡譜寨外工業化程度最低的國家。

20世紀50年代後期,印尼政局出現動盪,蘇門答臘、蘇拉威西、馬魯古等地相繼發生軍人叛亂,在野黨派也多次發動倒閣運動。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印尼官府又先後發動瞭解x放西伊裡安運動和對抗馬來亞運動。這1系列事件再加上經濟政策上的失誤對經濟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第1個5年計劃幾乎完全沒有實施。

20世紀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前期的經濟政策失誤主要反映在財政政策上。這期間政府的財政開支急劇膨脹,而財政收入卻沒有相應增加。印尼官府打破了過去對收支赤字的限制,實行預算赤字政策,所造成的虧空靠濫印鈔票和大借外債來彌補。這就為財政開支的膨脹打開了方便之門,從1958年起,印尼國家財政收支連年出現巨大的赤字。

印尼造成國家財政嚴重赤字的開支主要有4項:第1項是軍事開支年發動的解放西伊裡安運動和1963年發動的對抗馬來亞運動都動用了很多兵力,大量消耗了國家的有限資源。第2項開支是進口大米年至1965年期間印尼的大米供應1直極為短缺,印尼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這大量消耗了國家的外匯儲備和財政收入。第3項開支是物價補貼,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印尼的通貸膨脹不斷加劇,政府的對策是對很多消費品特別是大米和石油產品提供大量補貼年的印尼國家財政收入中有5分之1以上用於補貼石油產品。第4項開支是建設鋪張浪費的工程,1開始是建蓋新興力量國家會議大樓,後來又建起了幾個雄偉的雕像、1個大型體育場和1座民族紀念碑。以上這些開支大大超出了國家財力所能承擔的範圍,成了印尼國家經濟部門的沉重負擔。

除了財政政策存在失誤外,印尼官府對華僑、外資及外貿的政策也出現了偏差。在20世紀50年代,印尼的華商主要從事城市地區的0售貿易和鄉村地區的中介貿易。

印尼官府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採取了多項措施來限制華商的經濟活動,如1958年以臺灣捲入了“印尼共x和x國x革x命x官府”的叛亂為由,把親臺華僑辦的企業收歸國有;1959年又頒佈法令,禁止華僑在縣以下的鄉村地區從事貿易活動,這1措施及其引發的反華僑x暴x亂導致數十萬華僑回返華夏,其中大多數是鄉村地區的商販。他們的離開影響了印尼城鄉之間的商品交流,對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後果。

對外資特別是資蘭資本,印尼官府也採取了排斥性的政策。從1957年12月開始對所有荷資企業實行國有化,到1959年底為止共有600多家荷資公司被收歸國有。同1年還廢除了兩年前制定的外國資本投資法,不再歡迎外商到印尼投資。印尼官府興建的1些工業專案所需的資金主要依靠向外國官府借款來籌集,也有少量是從國外私人貸款者手中籌集。

由於黴國和英格蘭反對印尼發動對抗馬來亞運動,印尼官府又在1964年把所有黴國、英格蘭公司都收歸國有。至此,印尼的經濟力量對比發生了顯著變化,國家資本在各種資本比重中佔據了優勢地位。但沒收外國企業後,卻沒有合格的人才來管理這些企業,致使其生產連年下降,這些工廠由稅賦交納者變成財政補貼的接受者。

在對外貿易方面,印尼官府人為地把盾幣的匯率維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使得印尼出口物品的價格居高不下,降低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印尼官府為了發展工業而對出口的橡膠、咖啡、棕櫚油等農產品徵收出口稅,挫傷了農民的出口積極性。

由於上述政策上的失誤以及社會正治動盪的影響,印尼經濟增長極為緩慢,據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統計年~1967年印尼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只增長1.7低於同期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左右的速度。1965年印尼的人口已增長到億,但由於經濟停滯不前,人均實際收入比1961年下降了3.7%!

雖然上述情況尚未完全發生,但是對於沈萬福而言,將自己與盟友的資本投入到印尼國內,這無疑是“肉包子打狗——1去不回頭”——沒錯!林韶良此次前來東京城尋求3井造船,不僅是要向3井造船訂購1批合適的遠洋巨輪,同時也是希冀扶桑國資本投入印尼來代替美資、英資、荷資成為印尼外資的‘中流砥柱’,此事石橋首相先前也跟沈萬福打過招呼。

如果您覺得《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m.ygxs.org/x/2153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