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型:
第347章 來自印尼的客人

“萬安,幾年沒見了,我們兄弟今天可要好好喝1杯啊!”

“大哥,真有你的,我1畢業就把我丟到籬笆嫩去歷練,靜儀為了這事沒少跟我鬧!”

“呵呵……籬笆嫩那1攤子事,總是需要人盯著的,你作為我的弟弟最合適了!”

東京高爾夫球場的休息室內,沈萬福正在與剛從籬笆嫩帶領亞歷山大石油公司的高管前來東京跟扶桑國通產省談大生意的2弟沈萬安1家子其樂融融地嘮家常,自從3年前2弟沈萬安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還沒來得及坐上從紐約直飛港島的國際航班,就被沈萬福安排好的飛鳥衛直接送到了籬笆嫩的首府貝魯特,全權代表沈萬福主持亞歷山大公司的業務。

原本沈萬福是打算讓2弟沈萬安接收自己在籬笆嫩境內的部分特權,但是考慮到2弟沈萬安那1份‘安分守己’的性格,終究是沒有讓利亞德·索勒赫這1位籬笆嫩岳父出面,而是讓亞歷山大公司的管理層主動聯絡2弟沈萬安,1步步接手亞歷山大公司的管理權。

說實話,沈萬安在抵達貝魯特之前,1直都不清楚原來自家大哥在西亞地區還有如此龐大的生意版圖;自從接手了亞歷山大公司的管理權之後,沈萬安發現亞歷山大公司所掌控的石油資源堪稱是‘蠍子拉粑粑——獨1份’,在西亞--北非地區來說,亞歷山大公司持有利比亞等多個產油國的大型油田的產權,而且還有蘇伊士運河這1條黃金水道提供的特利。

坐在沈萬福身旁的包雨剛自然是認得沈萬安,不過讓包雨剛沒想到的是,之前沈萬安突然從港島圈子裡‘消失’,原來是跑去了西亞那邊看管沈家的石油產業,而且聽話聽音,包雨剛這才發覺亞歷山大公司似乎與沈家之間也存在著某種千絲萬縷的關係,難怪盛禾貿易公司能夠輕而易舉地從亞歷山大公司獲得量大低價的原油產品……沈家勢力已成氣候啊!

“沈大少、沈2少,不如我們1起去打幾球?”

“行,那就走起吧!”

既然來到了東京高爾夫球場,那麼沈萬福等人也不可能1直坐在休息室裡談笑風生,倒不如1邊打球、1邊指點江山,況且這1回本身就是沈萬福為了給2弟沈萬安勾連扶桑國通產省官員所佈下的局面,而扶桑國的通產省官員也是樂於跟1家大型石油公司的掌權者結識1番,畢竟扶桑國的經濟與產業發展離不開石油資源,而且還有沈萬福在其中穿針引線。

在東京高爾夫球場‘娛樂’了整整兩天兩夜,期間更有不少來自扶桑國舊貴族階層的適齡少女進出這1座扶桑國球手心目中的聖地,而隨之而來的則是扶桑國舊貴族階層的重量級人物,其主要目的顯然是希望繼續跟沈萬福以及沈萬福的盟友們搞好關係。

對於扶桑國舊貴族的火熱心思,沈萬福本人也好、沈萬福的盟友們也罷,皆是看得1清2楚;但是作為新的既得利益者,他們1定不允許舊的既得利益者重新搶佔屬於他們的地位與權利——哪怕是1絲1毫的讓步也不能有,1旦開了1個小口子,後續的麻煩會更多!

按照世人通俗直白的理解,沈萬福及其盟友的行為就是“飯我要吃、但錢我絕對不給”,既然扶桑國內的舊貴族階層如此熱情地追求恢復原有的地位與權利,那麼沈萬福及其盟友倒是不妨繼續用這1個‘夢想’來吊著這些舊貴族的胃口——白嫖也是1種高明的手段啊!

東京高爾夫球場的聯誼活動順利落下帷幕,包雨剛也是透過沈萬福的關係跟扶桑國的通產省官員初步建立了聯絡,而沈萬安也是在東京城內正式建立了亞歷山大石油公司的分部,與在港島的亞歷山大石油公司分部協同負責亞歷山大公司在東亞地區的石油業務。

當日,仍舊是清風明朗、豔陽高照,時任3井造船總經理的前田和雄來到了幕後大老闆沈萬福的清水莊園,並且還向沈萬福這1位大老闆引薦了1位來自印尼的大華商!

紅頂商人,本指官商,如清末著名徽商胡雪巖。到了近現代,泛指本身不具有官員身份,但和官府高層關係良好,能夠影響官府政策的企業界人士。印尼最著名的企業家、3林集團的締造者林韶良就是1位不折不扣的紅頂商人。

林韶良到底有多少錢?恐怕除了林韶良及其家人之外,誰也說不清楚,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與李佳成、霍營東、王詠慶等人分量相當的首富級人物。

林韶良於1916年7月十6日出生於華夏閩省福清縣海口鎮牛宅村的1個農民家庭,其父親林元載、母親陳桂榮。林韶亮共有兄弟姊妹8人,他排行第5。長兄紹喜、姐姐嚇英、瑞華、瑞英,弟弟紹根、妹妹玉英和月英。林紹良自幼好學,6歲入私整,讀4書5經。天資聰穎,勤奮上進,即獲師長稱許。

父親元載公守世業,有田多畝耕種,家道小康。為人純樸敦厚,持正不阿,鄉里敬重。常以勤勞節儉、崇尚禮義而教導子女。且以“實實在在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恪守“忠誠”為家訓。母親陳桂宋太夫人,德範風世。操勞家務,相夫教子,是1位深受華夏傳統禮教的賢妻良母典型。富同情心,慈悲為懷;常能幫助窮人。每於患病住院時,日有戚族邑人成群探視,均贈以路費,午晚尚供豪餐為慰。平日對人解困,莫不盡力而為。因於晚年赴海外之日,長幼遠近皆來送行,惜別依依,極盡人世間的誠摯溫馨。

福清縣,在閩侯縣南濱海處,為1山川秀麗之地。南有海壇峽,隔海對海壇島,明時,為防倭重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曾為英、法2軍所佔。島與大地相距,中即海壇峽。峽的南北,有小島羅列,其山如壇,南北長而東西狹,上多雲氣,亦名東嵐山。唐時為牧馬地,後漸有寺宇。唐初,福清為長樂縣地,尋析置萬安縣,改曰福唐。5代,梁王氏(5代後梁太祖朱全忠)改曰永昌,後唐日福唐,改日福清。石晉改日南臺,後復舊治。元代,升為福清州,故城在今福清縣東南。明代,復改為縣,即今治。清代,屬福州府。民國初年,屬聞海道。海口鎮,在福清縣東2十里。宋代,里人林遷建立。元代,置海口務於城內。明初,改為海口稅課局;並置河泊所(掌收魚稅)於此,自古即1名鎮。

閩省沿海居民,1向有開拓海外的嘗險犯難精神,今日散佈於東南亞各地數百萬閩人及其後裔,有不少是福清移民,不乏立功、立業的傑出之士。

幼年時代,林韶良生活於純樸的農村家庭,接受華夏社會傳統教育,唸了8年私塾,棲泳倫理道德的薰陶。1931年,林韶良結束學習生涯,回家在父親剛開設的飲食店幫忙。

為了避免被官府抓壯丁,且家中經濟狀況不好,父母要子孫們積善積福,寄望於為“有福之人”。紹喜、紹良、紹根3兄弟,皆發奮淬礪,冀出人頭地。遠渡印尼謀求前途發展,終於各有成就。林韶良尤為傑出,成1聞名國際的大企業家。

1938年,2十1歲的林韶良無力升學、苦無出路,即毅然南渡印尼,立志創業。紹喜長兄先於1927年抵印尼謀生,林韶良到中爪哇古突士(kudus)1個小鎮,投靠叔父林光玉和早十年前赴南洋的長兄林韶喜,幫助叔父金栽公與長兄,經營以出售花生油為主的小型公司。他在叔父經營的雜貨鋪當了4年學徒,弟弟林韶根也於3年後南渡印尼。

為獨立奮鬥創業,林韶良脫離了叔父,數年之內,便開始製作師啡粉。常常騎著單車,跑到6、7十里外的3寶壟等地去兜售。在2十世紀3十、4十年代,林韶良還是1個跑單幫,出賣血汗勞力的人。每天3更半夜起身,用雙手磨碎咖啡粉,用舊報紙分包成1盎士或半士,辛苦的去轉售。3寶壟,印尼華人俗稱之為壟川,位於中爪哇北岸,是印尼第3大港、省府所在地。製糖業最盛,與泗水同為蔗糖主要出口商港,也是華人的1個聚居之地。在3寶市壟的市郊有1座3保公廟,堪稱中爪哇1大名勝。印尼種族複雜,語言也很複雜,林韶良深入各地轉售如啡粉,多與土人接觸,印尼語文日益進步,與當地民間的感情隨之深厚。

林韶良積極從事丁香買賣,從中賺了不少錢。經營丁香生意,令林紹良認識當地對抗荷蘭殖民地統治者、爭取獨立的印尼。而最重要的機緣,是與當時任3寶壟駐軍團長職務的蘇哈圖交上朋友,為其日後的飛黃騰達埋下伏線。據悉,在印尼民族獨立活動中,有1天古突士鎮中華總會突然來了1批被荷蘭統治者通緝的印尼人,而林紹良則負責接待。其中1人名hassandin,即印尼前大統領蘇佳諾的岳丈。

1952年印尼立國後,林韶良的事業進1步擴大,並把總部從古突士遷往雅加達,讓兄長主管古突士的業務。到達雅加達後,林韶良轉向工業發展,先後開設肥皂廠、紡織廠、腳臻車配件廠、鐵釘廠,並經營進出口貿易。在此期間,林韶良獲得了盤谷銀行的大量幫助。

如果您覺得《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m.ygxs.org/x/215337.html )